早安心语句子内容页

君何以知燕王句子成分(集合160条)

2024-08-08 22:36:44句子

君何以知燕王句子成分(1)

1、②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

2、①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召(之)入,使(之)拜夫人.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卿.

3、敢以(之)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省略介词的宾语“之(这件事)”

4、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来,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等.例如:

5、18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同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此处指居室的主人道德美好高尚,可译为有了芳馨.

6、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7、88恢**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

8、②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人生各有些自己的兴趣,我独爱美习以为常。)

9、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以为”表示方式手段,译作“把……当作……”

10、②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

11、40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名词用作动词):客居.

12、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②即可不,而离散不见,……则较为苦也,将奈之何?(《与妻书)

13、①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

14、52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名词用作动词):挂在腰间(腰间挂着)

15、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教之战》)②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句末的语气词用“与”,反问的语气较强一些.

16、轲)欲与(之)俱(往)(《荆轲刺秦王》)省略主语“轲(荆轲)”、介词宾语“之”和谓语“往”

17、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18、①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百仞高的山,载重的车能登上,为什么呢?是因为山势逐渐倾斜。)

19、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也”表示判断,译为“……是……”。

20、②“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

2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否定句宾语前置,“不知句读,不解惑”

22、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为……”表示判断,译为“……是……”。

23、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结构宾语前置,“何以”即“以何”

24、39乘骑弄旗标*舞刀于水面者.(同上)(名词用作动词):树立,举.

25、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游褒禅山记》)“……者……也”表示判断,译为“……是……”。

26、①大王来何*?(《鸿门宴》)──此为作动词的宾语前置.②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此为作介词的宾语间置.

27、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省略介词“于(在)”

28、①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苻救赵》)②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29、①举孝康,不行.(《张衡传》)──“举孝廉”,被举荐为孝糜.②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拜为上卿”,被封为上卿.③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函谷举”,函各关被攻下.

30、①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

31、74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32、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门宴》)“……无所……,……无所……”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没有被……,……没有被……”

33、①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现在进了关,财物没有什么取用,妇女没有谁受宠幸,这说明他的志气不小啊!)

34、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有以……”表示动作的方法,译作“有用来……的办法”

35、汝是大家子(《孔雀东南飞》)“……是……”表示判断,译为“……是……”。

36、①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37、C此题中,A、B、D句都属于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只有C句属于介词结构后置。

38、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

39、宾语前置,用助词“之”“是”等置于前置的宾语和谓语之间.如:

40、43急湍甚至箭,猛浪若奔.(同上)(动词用作名词):指飞奔的马.

41、64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42、5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43、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又是多么的衰败啊!)

44、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或……,或……”表示并列,译作“有的……,有的……”

45、4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传》)(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46、为(吾)击破沛公军(《鸿门宴》)省略介词的宾语“吾(项羽自称)”

47、7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名词作动词):下大雨.

4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此所以……也”表示分析原因的判断,译为“这就是……的原因”。

49、53余则袍敝衣处其间.(同上)(名词用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50、9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君何以知燕王句子成分(2)

1、B例句“申之以孝悌之义”是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孝悌之义申之”,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应为“是于刺人而杀之何异”C“百亩之宅,树之以桑”应为“百亩之宅,以桑树之”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应为“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矣”,都是状语后置句,B是一般句,无特殊。

2、D项与题干均为“判断句”。A.宾语前置;B.状语后置;C.定语后置句。

3、81伏*二人,流*五步,天下缟素.(《唐睢不辱使命》)(名词用作动词):白色丝织物,指丧服.这里是“穿丧服‘的意思.

4、此天子气也。(《鸿门宴》)“此……也”表示判断,译为“这是……”。

5、50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上)(数词用作动词):行千里.

6、①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追(之)于宇下.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告(之)以事.

7、6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上)(形容词作意动词):认为……奇特、非凡.

8、28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个“亲”意动用法):以……为亲.

9、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的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如:

10、CC前者为介宾后置;后者为被动句。A均为宾语前置;B均为判断句;D均为定语后置句。所以选C。

1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戮没”含有被动意义,译为“被杀戮和没收”。

1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荆轲刺秦王》)“所以……”表示原因,译作“……的原因”

13、84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同上)(名词作动词):A用箪盛;B用壶装.

14、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质或者动作、行为的状态的词.例如:.

15、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也”表示判断,“……者(的人),……也”译为“……的人是……”。

16、DD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例句应为“无乃是过尔与”,D句应为“未有之也”。AB为状语后置句,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应为“而于邦内谋动干戈”B“申之以孝悌之义”应为“以孝悌之义申之”C句为一般陈述句。

17、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鸿门宴》)省略宾语“之(樊哙)”

18、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19、何以过陵(《苏武传》)介词结构宾语前置,“何以”即“以何”

20、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于……”表示被动

21、⑦豫州今欲何至⑧夫晋,何厌之有⑨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⑩敢以烦执事

22、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23、②用“见”“见……于……”(“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

24、8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隆中对》)(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地)

25、副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例如:

26、A例句“彼且奚适也”,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A项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正常的语序应为“莫夭阏之者”,与例句同为宾语前置句。B被动句,C判断句,D定语后置句。

27、7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同上)(名词作动词):(用)笼(罩着).

28、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结构.又不是偏正结构,那么其中有一个名词就可能活用为动词.例如:

29、CA项,安在其不辱也?宾语前置句;B项,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宾语前置句;C项,而刘夙婴疾病,是被动句;D项,若望仆不相师,为宾语前置句。

30、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也”表示判断,“是……也”译为“这是……”

31、①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冯谖客孟尝君)──“为”(wéi),动词,这里是“准备”的意思.“为之”,为(w苗)之为(wéi),替他准备.“为之驾”,为(wèi)之为(wéi)驾,给他准备车马.②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为”,找.“为之辞”,替它找个借口.

32、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烛之武退秦师》)省略介词“于(在)”

33、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

34、49策之不以其道.(同上)(名词用作动词):鞭策(用鞭子打),驱使.

3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者……也”的判断句中套用了表示原因的固定句式“所以……”,译作“……的原因是……”

36、87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同上)(名词用作动词):长庄稼(长草木)

37、秋以为期(《诗经·卫风·氓》)介词结构宾语前置,“秋以”即“以秋”

38、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为……”表示被动,译为“……被……”。

39、79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同上)(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或以……为怪.

40、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意念判断句,“此……”译为“这是……”。

41、56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名词用作状语):向西.

42、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张衡传))──句中用了表否定的副词“未”,是否定句,宾语“之”是代词.置于谓语动词“有”之前.②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道理同上.

43、①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报任安书》

44、①给贡职如郡县②是寡人之过也③夫晋,何厌之有?④今日往而不返者,竖子也。⑤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⑥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⑦不然,籍何以至此⑧因击沛公于坐⑨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⑩若属皆且为所虏

45、何言复来还(《孔雀东南飞》)疑问句宾语前置,“何言”即“言何”

46、C①⑧判断句,②⑥宾语前置,③省略句,④定语后置,⑤⑦⑨状语后置,⑩被动句。

47、B①③为定语后置句;②④为判断句;⑤⑦⑩宾语前置句;⑧为省略句;⑥⑨为被动句。所以选B。

48、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疑问句宾语前置,“何厌之有”即“有何厌”

49、36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同上)(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50、謇朝谇而夕替(《离骚》)“替”含有被动意义,译为“被废弃(贬斥)”。

君何以知燕王句子成分(3)

1、60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2、90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和……疏远.

3、D(A项是状语后置句,介宾结构“于军”翻译时应放至动词“辞”字前。BC两项为宾语前置句,B项“之”字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何厌”为“有”的宾语;C项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动词“操”的宾语。D项“告诉”本身含有被动之意。)

4、51食之不能尽其材.(同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5、①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6、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②何以伐为③引以为流觞曲水④仰观宇宙之大⑤道之以德,齐之以礼⑥彼且奚适也⑦家有老妪,尝居于此⑧南冥者,天池也⑨季氏富于周公⑩圣人不凝滞于物

7、①欲予秦,秦城*不可得,徒见欺.②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8、①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送李愿归盘谷序》(与其当面受到赞誉,不如背后不受**;与其肉体享受安乐,不如心中没有忧虑。)

9、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孔子说:“冉求,这恐怕是你的过错吧?)

10、C(A项的“行李”、B项的“东道主”、D项的“夫人”都是古今异义词,其中,“行李”是“使者”之意;“东道主”即“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夫人”是两个词,“夫”作代词,那个,“夫人”即“那个人”。)

11、DA项,“告诉不许”报告申诉不被允许,B项“轩凡四遭火,得不焚”项脊轩一共遭受了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毁,C项“夙婴疾病”一直被疾病缠绕,都是被动句,与例句同。

12、110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连)

13、①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14、4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同上)(形容词用作动词):A指(争着往)高外;B指(争着往)远处.

15、2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名词用作状语):用箬篷.

16、6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同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A使……凄凉;B使……寒泠.

17、不吾知其亦已兮(《离骚》)否定句宾语前置,“不吾知”即“不知吾”

18、BB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应为“无乃是过尔与”,应为“未有之也”。A为判断句C为被动句D为状语后置句。“”应为“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

19、CC是省略句,应为“响穷(于)彭蠡之滨”。其他皆为被动句。A纤歌被凝,白云被遏。B而不被见。D被天下笑。

20、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宾语前置,“见录”“即“录见”

21、项王受璧,置之(于)坐上。(《鸿门宴》)省略介词“于(在)”

22、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为什么要告辞呢?②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颟臾》)──哪里用得着攻打呢?为什么要攻打呢?

23、ABCD均为宾语前置。B.“复驾言兮焉求”应为“复驾言兮求焉”;C.“而莫之夭阏者”应为“而莫夭阏之者”,夭阏为阻塞的意思;D“之二虫又何知”应为“之二虫又知何”。三句均为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24、C例句为宾语前置句,选项C也是。例句是疑问代词作宾语,选项C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25、④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6、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见……”表示被动,译为“……被……”。

27、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其……乎”表示反问,译作“难道……吗?”

28、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为……”表示被动

29、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介词结构宾语前置,“何以”即“以何”

30、①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这种格式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31、用“见……于……”的格式表被动.“见”是助动词;“于”是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

32、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33、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难道仅是溺爱伶人才会造成祸患吗?)

3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疑问句宾语前置,“何操”即“操何”

35、①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如今臣是一个亡国的卑贱俘虏,极其卑微鄙陋,蒙受过分的提拔,恩宠优厚,哪敢徘徊观望,有什么非分之想。)

36、①又荆州之民附*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逼兵势”,逼于兵势,被兵势所逼.②又试之鸡.(《促织》)──试之鸡,试之以鸡,用鸡去试验它.

37、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鸿门宴》)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38、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39、AB项“始”应解释为“曾经”;C项“顾”应解释为“不过”;D项“目”,名词用作动词,可解释为“使眼色”。

40、CC状语后置句,“急于星火”应为“于星火急”A是被动句,被流放。B被义理激奋,D被人称赞。

41、46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42、23石青糁之.(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原意是煮熟的米粒,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即涂染.

4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见……于……”表示被动

44、31虽乘奔吁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动词用作名词):善跑的马.

45、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46、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否定句宾语前置,“不相负”即“不负相”

47、63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同上)(名词用作动词):“守”,名词,太守,官名.这里是动词,即“做……太守”.

48、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省略介词后面的宾语“之(郑国)”

49、5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同上)(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

50、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所以……者,……也”表示分析原因的判断,译为“……的原因是……”。

君何以知燕王句子成分(4)

1、①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

2、A例句的“急于星火”是介词结构后置,即“于星火急”,比星火(燃烧的速度)还急迫之意。A句也是介词结构后置(凭着六月的气息离开),是正确答案;B句和C句都属于宾语前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的类型(“奚疑”即“疑奚”。“奚适”即“适奚”);D句虽也是宾语前置句,但属于“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的类型(“莫之夭閼”即“莫夭閼之”)。

3、75将军身被坚执锐.(同上)(形容词用作名词):A坚固的铁甲.B锐得的武器.

4、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5、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荆轲刺秦王》)“所以……”表示原因,译作“……的原因”

6、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②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冯谖客孟尝君)

7、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介词结构宾语前置,“何以”即“以何”

8、①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论语·学而》)

9、何辞为?(《鸿门宴》)“何……为”表示反问,译作“为什么……呢”

10、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