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罗布泊的心情说说(1)
1、教师追问:"‘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在这里用怎样的感情朗读?
2、布置作业: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停止破坏生态平衡,尽力拯救已被破坏的环境,防止生态的继续恶化。
3、导语设计:同学们,现在的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而以前的罗布泊是绿树环绕、牛马成群、鸟雀翻飞。为什么发生如此大的变故?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4、请同学们自己制定几条措施,来改善罗布泊,使之恢复先前的"美丽",并和其它同学交流自己的措施。
5、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底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6、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7、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把讨论的有关内容整理成小论文,要求自拟题目,有理有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8、畅想表达:“如果我是世纪老人,我该如何讲述罗布泊的百年沧桑?”
9、世界著名的内陆湖――青海湖……”段,介绍青海湖、月牙泉的目的是什么?青海湖、月牙泉的近况怎样?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从中可以看出本文什么特点?
10、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11、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天空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此地。
12、知识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特征;了解罗布泊消失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3、请你再列举一个由于人为的原因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事例。续在“同样的悲剧仍在其他一些地方上演”后,要求运用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14、斯文?赫定: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和煦的,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
15、②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环境。指与湖争地、乱砍乱伐森林、破坏草原等。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爆发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灾,其原因之一,就是与湖争地乱砍乱伐森林、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一沉痛的教训,我们一定要牢记。
16、①此时此刻,我们停止的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17、课前预习,提出并整理发现的问题;动手查找资料;带着问题和资料走进教室;
18、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水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片荒漠。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了解到:人对自然索取的无度与人的贪婪与盲目是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通过阅读和学习本文,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9、浏览全文,找出文中你认为最能表现作者感触的一句话,并有感情地把它朗读出来。
20、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哪些教训。
21、有水和缺水的“罗布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到那里去的人感受有何不同?罗布泊发生巨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你认为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22、我们应吸取怎样的教训?对西部大开发应提出哪些忠告?(学生讨论)
23、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4、教师总结:此段中揪心的比喻,逼真的拟人,生动的描绘,恰当的联想,沉痛的情感,令读者读起来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更多的是沉重的痛惜。
25、罗布泊为什么被称为“仙湖”?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一下这“仙湖”的景色。
穿越罗布泊的心情说说(2)
1、热合曼是一个108岁高龄的罗布老人。假如你也是一个百岁老人,你该怎样向人讲述罗布泊的沧桑?
2、学习引用数据的方法。以数据客观说明事件的严重性及紧迫性,说明罗布泊的惨状及对当地居民造成的巨大伤害。
3、整理一下课堂上自己设计的广告词,下节课前上交。教师将择优展示。
4、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人在与自然相处中该吸取哪些教训。
5、目的是说明悲剧并没有止住。水域面积缩小,大有干涸之势。运用列举数据的方法。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真实可靠,体现真实性的特点。
6、①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a、大气污染b、水质污染c、噪声污染d、食品污染及具危害
7、揣摩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丰富语言积累。
8、难点: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品味课文,揣摩语言,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9、③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10、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11、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请二、三两个小组用收集到的有关资料制成的PPT呈现给大家,让我们用真实的画面来感受这两个悲剧。)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这样的悲剧?(第四小组展示)
12、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13、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要点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1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通过辨析,明确其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答案为B项。A、C、D三项中的"印"都是指"字印",B项"若印数十百千本"中的"印"是"印刷"的意思。
15、课堂小结:罗布泊的今昔变化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保护地球的慧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我们宁愿多一块人间的乐土,也不要一片荒凉的罗布泊!
16、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能力。本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作比较: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或: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7、知识和能力: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18、了解报告文学用事实说话的特点,理解文中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并学会运用。
19、理解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那些教训。
20、学习作比较的方法。前后对比使人感觉变化之巨大,所以称"沧海桑田"。
21、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22、学生黑板展示答案。(原因:⑴①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②近30多年来,滥用塔里木河资源,"四盲"使罗布泊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彻底破坏。⑵罗布泊消失了。)
23、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同学们在学完本文后,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5、结合“研讨与练习”:“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拓展思维,畅想表达。
穿越罗布泊的心情说说(3)
1、学生收集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学生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2、撰写或摘录环境保护的宣传口号,要求内容明确,语言简洁,醒目突出,并在适当的时机对你周围的人进行宣传。
3、教师出示问题:快速阅读介绍罗布泊消亡的段落(9-20),⑴概括罗布泊消亡的原因。⑵找出能够概括这一部分内容的一句话.
4、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