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好的句子赏析300字(1)
1、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通感,即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亦即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因此,通感又被人们称为“移觉”。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①这一幅画跟上一幅画比较有什么区别?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有人说:朱自清先生是用语言代替丹青的能手。体会一下:作者是如何用语言给我们描绘出月色之美的?
5、第六段写了荷塘四周的景色,与课文第2段照应,试比较两段写景的异同。
6、5作者为什么“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与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关系?
7、④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一剪梅》)⑤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北宋·周邦彦《苏幕遮》)
8、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作家。
9、哀愁说传统观点写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却什么也没有。”探究辨析
10、⑥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唐王昌龄《采莲曲》)⑦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11、讨论:余光中先生在《论朱自清的散文》(见课后练习)一文中,指出《荷塘月色》善用明喻,好用女性意象,认为这些譬喻大半泛浮,轻易,阴柔,在想象上都不出色,且伤感滥情,试重温《背影》《荷塘月色》《匆匆》《春》《温州的踪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散文,谈谈你的理解与看法。
12、景物特点:塘边小路:“幽僻”、“寂寞”、“阴森森”月下荷塘:主要写了荷叶、荷花、荷香写荷叶: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13、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14、品味语言,学习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2.通过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抒情散文。
15、③文中“荷、月、树、影”之美,并非实景之白描,而是作者获得自由之后的主观感受。
16、教学重点:分析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语)
17、二是注重挖掘教材中蕴涵求异、创新意蕴的文本,并引发学生头脑中的旧有观念的激烈碰撞,使之在思索中进入鉴赏的境地。
18、词语运用的仿写。要求学生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写景、状物、叙事皆可)其中至少要用到五个叠字和两个准确生动的动词或形容词。(写两句)
19、一是引导学生去感受富于美感的作品进而鉴赏自然美与人性美、人情美,如《边城》《荷塘月色》《再别康桥》等。《边城》中,沈从文创造出闪耀着神性之光的理想人物,既体现着人性中的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的一面,也同时反映了沈从文身上的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情怀。
20、过程与方法:诵读;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写景状物类散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不满社会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21、精读《荷塘月色》第四、五、六自然段,依照示例,初步评鉴写景语段,从语言角度提炼各自观点,标注旁批。
22、荷花深为中国人所喜爱,无数的骚人墨客为之陶醉,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试举五例。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23、①.“不宁静”的原因,或“苦闷”,或“激动”“兴奋”“压力”等;②、即便“苦闷”,不仅是“大革命失败”,或有“工作.家庭.孩子.朋友”等因素。③、单以文末之“1927年七月”为判断依据,势孤力单。
24、①塘边小路:幽僻//寂寞//阴森森—今晚很好小结:心情美②月下荷塘
25、哀愁淡淡不是比哀愁浓浓好得多吗?淡淡的哀愁怎么会让朱自清“心里颇不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