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的句子和成语故事(1)
1、学习了《记金华双龙洞》,我感受到了双龙洞是多么雄伟、惊险、神奇啊!
2、分享课分享课就是把个人的阅读收获——所建构的意义——变成集体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智慧。主要有三种样态:
3、②体会两个“多么”,相机学习多音字“称”并理解“匀称”的意思。
4、学习了第4单元,我体会到了我们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5、《触摸春天》,告诉我们: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6、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7、质疑问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生:“野旷天低树”“愁新”“月近人”。)
8、《扁鹊治病》,寓意是:我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从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9、启动课。整本书“启动”课,教师将以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语言、最简的方式,烘托阅读气氛、激发阅读兴趣,学生恨不得马上拿起书、兴致勃勃翻开,静静地享受阅读,“浸渍”其中。如此整个身心沉浸在阅读之中,文化的感觉有了,语言的感觉也有了。
10、①前两句诗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突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色彩鲜丽,写出了田园之美。
11、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着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改为“被”字句)
1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13、关于音韵。中华诗学会主张“知古倡今”。“平水韵”至今已七八百年了,七八百年来语言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普通话已成为主流。如果一味固守“平水韵”,有些诗用“平水韵”读朗朗上口,但用普通话读会很拗口,这样反而会失去诗词的音韵之美。
14、脚——立足自己的生活,把文本和自己的生活建立关联,加深作品主题理解。
15、上节课我们跟随苏轼去西湖游玩了一番,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辛弃疾去欣赏黄沙岭的风光吧。(板书课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50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说:“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17、学习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我明白了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18、学习了《尊严》,我感受到了做人要做一个自爱自强自尊的人。或要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
19、《渔夫的故事》告诉我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20、押韵八戒。一戒凑韵,即俗称凑脚或挂韵脚;二戒落韵,即出韵,未依律押韵;三戒重韵,即用同音字押韵;四戒倒韵,即将一些词颠倒凑韵;五戒僻韵,即押险韵,用窄韵僻字押韵;六戒哑韵,即用闷声发哑的字押韵;七戒复韵,即用同义又同韵的字押韵。如芳和香、优和愁等;八戒窜韵,即用异意又异音的同一字押韵,如传和传。
21、利用大地震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仿写:……终于……)
22、作者告诫:学会了技术,掌握了艺术。提高了认识。更重要的是:“功夫在诗外”,只有提高自身素养,开阔眼界,舒展胸怀,感悟人生,为舒发情志而作,一定会写出好诗来。
23、《中彩那天》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是诚实,讲信用,这是比物质财富更加珍贵的财富。
24、杏林春满——也说“誉满杏林”,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其中“杏林”称颂医生。(该成语讲的是三国时期,吴国医生董奉的故事)
25、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夜色之静,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喜悦心情。
26、三平尾。是指五七言格律诗的诗句的后三字均为平声,读起来失去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作者认为现在三平的词组已有很多,如用这些词组作诗句的后三个字,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三平尾”,提议可以突破。
27、矛”和“盾”,你们能分得清吗?请同学看图指一指。“矛”(古文字图)上象其锋,中象其身,下端有銎(斧子上安丙的孔),所以纳柲(古代兵器的柄)。
28、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改为肯定句)
29、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改为陈述句)
30、学习了《“打扫”森林》,我明白了要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提高环保意识,爱护环境。
31、学习了《全神贯注》,告诉我们学习或是做事要有执著追求的精神和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32、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也有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但这些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33、什么是全人教育?杨念鲁认为,未来的教育首先应该是去除功利的,不再以就业为导向的。“注重培养孩子的素养和修为。”他认为,学生发展素养的核心内容包括正确的价值观、责任感和规则意识,“这些也是一个人建立幸福生活的最基本素养。”
34、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郭沫若)
35、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改为感叹句)
36、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37、三年级阅读童话和寓言,有《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
38、五年级阅读民间故事和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有《中国民间故事》《列那狐的故事》《非洲民间故事》《欧洲民间故事》《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
39、有人说夏季的天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就乌云滚滚,大雨倾盆,有时雨还在下着,太阳就出来了。这就是夏天的阵雨的特点。
40、《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这是辛弃疾在被贬官之后写下的。虽然正在经受坎坷,但作者仍能体会到乡村之乐,体现出了作者的豁达、乐观的心胸。你见过美丽的乡村景色吗,在那样的景色里,你会想些什么,你最想说什么呢?
关于读书的句子和成语故事(2)
1、师:同学们都读懂了哪些诗句?把你读懂的地方说给大家听一听。学生尝试理解诗意。(学生汇报。)
2、学习了第1单元,我感受到了祖国的风景是那么的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3、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意思是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事情终究会取得成功。)
4、学习了《万年牢》,我感受到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5、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仿写:……要是……就……)
6、胸有成竹——也说“成竹在胸”,画竹子时心里已经有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该成语讲的是北宋画家文于可的故事)
7、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8、四年级阅读神话和科普读物,有《中国古代神话》《希腊神话故事》《世界神话传说》《十万个为什么》《看看我们的地球》《灰尘的旅行》《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等;
9、《自然之道》让我们懂得,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10、三仄尾。是指五七言格律诗的诗句的后三字均为仄声,读起来声调短促,影响节奏。作者同样认为现在三平仄的词组已有很多,如用这些词组作诗句的后三个字,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三仄尾”,提议可以突破。作者举例毛泽东诗中也有三仄尾和三平尾的诗句,杜甫的诗中也有类似的诗句。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感叹时间一去不复返,勉励人们应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
12、默读词句。师: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如借助注释、看图、单音变双音字、调换顺序、补充词语等)有疑问、不懂的地方标上记号。
13、PPT出示)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14、六年级阅读儿童小说和外国名著,有《童年》《爱的教育》《小英雄雨来》《鲁滨孙漂流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漫游奇境》等。
15、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16、学习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我明白了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不要战争。
17、学习了《人类的老师》,我明白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思考,才会有所收获。
18、一是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二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三是在每组课文后面安排了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词语盘点";四是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19、狗敏捷地跑上来,把大白鹅的饭吃完,扬长而去。(改为“被”字句)
20、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仿写:犹如……)
21、孤平。孤平各家说法不一。易行(该书的编者)的定义是“在律句中平声单一被孤立者”。如:五言律句中,正句“平平仄仄平”,变成孤平句“仄(原是平)平仄仄平”,补救为“仄平平(原是仄)仄平”。七言句中,正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孤平句变成“仄仄仄平仄仄平”,补救为“仄仄仄平平(原是仄)仄平”这种补救叫“三拗五救”。其他补救的方法还有很多。出律的诗句叫“拗句”(拗口句)。
22、结合生活实际和语境,读准多音字的读音“称、撒”,会写生字“鹿、配”。
23、关于平仄。中华诗学会提倡“求正容变”。就是要尽可能严格地按照包括平仄、对仗等格律规则创作诗词,但也应“容变”,即在基本守律的前提下允许有破格。
24、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25、⑵“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的作用?(腾空飞去--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
26、学习了《小英雄雨来》,我知道了雨来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
27、学习了第6单元,我体会到了乡村的风光是如此的独特迷人、自然和谐啊!
28、学习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让我明白了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该盲从,我们有疑问应该反复求证,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9、学习了《七月的天山》,我感受到了七月的天山是多么的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啊!
30、讨论讨论。读前导读课,哇,这太有趣啦!读中赏读课,咦,这就奇怪啦!读后议读课,哦,原来如此啊!。
31、学习了第3单元,我感受到了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有所发现。
32、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改为感叹句)
33、在新的科学宫里,胜利属于新型的勇敢的人,他们有大胆的科学幻想,心里燃烧着探求新事物的热情。(阿?费尔斯曼)
34、蟋蟀并不是挖掘技术的专家,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改为双重否定句)
35、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仿写:……不但不……反而……)
36、六年级语文必读书目计划表时间书目2.17---3.6《鲁宾逊漂流记》3.7----3.21《骑鹅旅行记》3.22---4.6《汤姆索亚历险记》4.7---5.6《上下五千年》5.7---6.24《红楼梦》
37、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节奏和速度)
3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出了骤雨初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39、②下片刻画了锄豆的大儿子、编鸡笼的二儿子、剥莲蓬的小儿子。重点刻画了小儿子。“喜”和“卧”用得好。“喜”字可以说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小儿子的顽皮和淘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祥和更为温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卧”字使用得最妙,它把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时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样子和盘托出,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40、二是勤学。学习一点旧体诗的基本知识,即旧体诗的体制、声韵、格律等,对习诗者十分重要。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文学形式,但直到唐代,诗歌的体制才完备,呈现了律诗和绝句(称近体诗或格律诗)与古体诗、乐府并存。现在我们经常所写的诗一般是律诗和绝句,因而习诗者对“律”“绝”二体尤应熟悉。
关于读书的句子和成语故事(3)
1、②后两句描绘了儿童捕蝶时的欢乐场面。“急走”和“追”这两个动词,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极富童趣。而黄蝶更加顽皮,它置身于黄色的菜花之中,让人无法找到。全诗至此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和回味的空间。
2、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藏。
3、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枝黄,
4、师:这些方法都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打上小问号。开始吧!(自学)
5、学习了《文成公主进藏》,我感受到了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6、相滥合掌。即在对仗句中对句和出句所用之字词义重合,主要有,同义词对举,上下两句同意。例如:“遥对远”“同漂泊”对“共苦辛”同义对举,是为合掌。如毛泽东的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英雄”对“豪杰”即为“合掌”。
7、一天清晨,风和日丽,正是出游的好时光。女娃驶着一叶轻舟,在碧波荡漾的东洋大海上游荡。海风轻轻地吹拂,海浪柔柔地起伏,她载着小舟往大洋深处漂去。
8、家庭阅读指导很重要。学生读《红楼梦》很多遍,会写诗词,会背《中庸》《大学》,得益于家庭氛围。